作者: 楊飛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7-26 11:27
7月23日,成武縣人民醫院晚霞紅光醫養院內,歌聲如暖流般浸透每個角落。伯樂第二初級中學的音樂老師一句句耐心領唱,白發蒼蒼的學員們神情專注,歌聲洪亮。熟悉的旋律,喚醒了歲月深處的記憶,更唱出了此刻充盈的快樂與滿足,這正是成武縣銀齡書院日常課堂的生動縮影。
“教”到心坎:銀齡書院的精準抵達
為讓優質文化課堂真正抵達老人“家門口”,成武縣悉心丈量著“教”的距離。全縣精心遴選20名中小學專職教師,如春風化雨般“送教上門”。課程設置更是一番苦心揣摩:從翰墨飄香的書法、國畫,到滋養身心的詩詞、養生課,甚至助力跨越數字鴻溝的智能手機應用……14門課程如同14道精心烹制的文化佳肴,只為精準對接老人心中那份對更精彩晚年的期盼。
“我們學校選派了5名專業教師?!辈畼返诙跫壷袑W校長劉建民說,“老師們從事手工制作、剪紙、太極拳、唱歌、書法等教學,在豐富老人精神生活、提升幸福感的同時,也增強了教師們的使命感與責任感。”書院之教,如同涓涓細流匯入心田,始于需求,終于溫度。
“學”有所樂:零基礎綻放新光彩
在文亭街道古城社區的銀齡書院,墨香浮動。學員陳蕾正凝神于一方素宣。幾個月前,她還是個對國畫一竅不通的“門外漢”?!袄蠋熖貏e有耐心,我們剛來時零基礎,什么也不會。”陳蕾眼中閃著光,“老師一筆一畫地教,現在基本能畫成型了。”從笨拙執筆到勾勒出有模有樣的作品,宣紙之上墨色流淌的不僅是技藝,更是銀發族重新發現的自我價值與學習樂趣。
這間開在社區的書院,已成為文化惠民名副其實的“暖心站”。當文化服務真正“沉”到基層,零基礎不再是障礙——耐心教導之下,老人們驚喜地觸碰到潛藏已久的藝術火花,暮年生活被重新點亮。
“為”有能量:銀發價值反哺社區
銀齡書院的神奇,遠不止于“學有所樂”,它更是一座激發潛能、讓價值回流的“能量站”。在這里學有所成的老人,正自信轉身成為社區文化的新鮮血液和志愿服務的生力軍:他們登上舞臺展現才藝,將所學傾囊相授鄰里,甚至參與“共享帶娃”解決社區難題……從昔日的“被服務者”,到如今“書院共建者”與“社區貢獻者”,老人們完成了一次角色的轉變。
成武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副主任王雪璐道出了背后的深意:“成武縣以全齡覆蓋、全域共享、全面供給為目標,探索‘養教結合’新模式?!蓖ㄟ^整合宣傳、教育、文旅、民政等多部門資源,書院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脈絡,延伸至幸福院、城市書房等多元場所,讓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百川歸海,各得其所。
這精心編織的網絡,正是“銀齡力量”得以匯聚、釋放并反哺社區的堅實依托。
記者手記:當白發與書卷在銀齡書院相遇,學習便成了生命之樹的新一輪拔節生長。成武縣以“養教結合”的智慧模式,不僅將文化課堂開至老人“家門口”,更點燃了他們內心服務社區的“銀齡力量”——從專注習得技藝的學員,到傾情反哺社區的貢獻者,每一次身份的轉變都是生命價值的重新淬煉與升華。
銀齡書院正悄然織就一張覆蓋全齡、聯結全域的文化之網。它讓“老有所學”的燈火映照“老有所為”的廣闊天地,在溫暖的文化反哺循環中,暮年之光被重新擦亮,最終匯入社區生生不息的活力長河——所謂“夕陽無限”,正是生命價值在時間深處從容燃燒的壯美景象。
記者 楊飛